三分钟20万订单,汽车销售模式是否彻底改变?

2025-07-11 来源:中国经济网

微信公众号

分享
链接已复制

 

6月26日,小米YU7上市创下三分钟大定20万台盛况,线上订车是否已经成为现在主流的购车方式?相比于以往新车上市后,消费者到4S店看车、试乘试驾后,再谈价、下单的模式,线上支付5000元定金锁单后排产提车,能否真正省去中间环节?YU7爆火背后,与传统汽车销售模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?记者进行了调查。

现场探访:环绕YU7的交付难题

7月5日下午,记者来到位于关东店的小米汽车北京国贸销售服务中心,展厅内4辆YU7都有消费者在体验,销售人员在做相应的介绍。不过试乘试驾并没有想象中火爆,停车场内有多辆试驾车随时可以选择。

目前,小米汽车微信小程序上显示,标准版YU7锁单后最快59-62周交付。国贸小米汽车店销售告诉记者,这个预估时间随着小米汽车工厂二期投产有可能加快:“小米汽车今年年度交付目标是35万台,截止上半年交付15万多台,也就是说还有20万台的缺口需要下半年完成,所以交付会相应提速的。”

尽管销售再三给吃“定心丸”,但是小米汽车的规则是定金5000元,锁单以后不能退,最长只有7天犹豫期。下定时需要输入购车人姓名、身份证号、联系方式、交付中心等信息,一旦锁单,不能转不能退,便只能被动接受系统的交付时间。

多家媒体报道了小米YU7存在大量黄牛转订单的情况。在咸鱼二手平台上,甚至专门设置了“围观小米YU7”专区。记者联系了号称可以包上一手户的卖家,对方提供了十余个10周左右的北京资源,收费23000。如果二手过户便宜不少,收费7000-9000元。也就是说,变更一手信息的价值在15000元左右。

从三分钟大定20万辆的全网瞩目,到五花八门的黄牛生意经,小米YU7上市后瞬间点燃汽车消费激情,一扫汽车此前汽车行业价格战的紧张氛围。

但是,大量订单伴随的交付难始终是小米与YU7需要迈过的坎。在中国汽车消费发展历程中,热销车加价、加配置提车的情况也屡有发生,但是前提都是加快提车,一般消费者很难接受提车时间超过一个月(4-5周)。

在传统车企的销售模式中,终端都是依赖布局在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完成。车企会有专门的计划与订单部门,协调不同区域市场的订单需求,其目标为:在车辆供小于求时,能够让区域高效匹配车辆资源,让消费者能尽快提车;在车辆供大于求时,将车辆分配到更容易卖出的区域,促进终端销售。小米汽车只有线上下单作为唯一途径,按照付款顺序排产,也是造成现在交付拥堵的原因之一。

破解交付难题:订单与销量间的关系

与小米YU7同一天举办发布会的,还有奇瑞风云A9L预售和沃尔沃XC60上市。奇瑞在第二天公布了风云A9L的订单量为51971台,并且在海报详细说明这是自4月23日上海车展小订开始,两个多月累积的数据。

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真实情况,汽车订单不是一蹴而就的,意向购车用户的累积需要一个过程。“三分钟20万台”大定是基于小米汽车只有线上购车一种方式,消费者集中下单后生成的数据。

“三分钟20万台”订单在汽车行业是一个什么水平?如果祛魅掉因为只有一个下订路径带来的光环效应,再假设小米将所有产能集中在YU7在下半年全部交付,可以极限得到一个“半年20万台”的干货。

特斯拉Model Y在2022年到2024年的全年销量分别是45.5万辆、45.64万辆、48.03万辆。两者在价格区间上接近于直接竞争对手,且连续三年全年销量在40万辆以上的SUV只有Model Y。特斯拉微信小程序上显示,Model Y现在的交付时间是1-3周。

同一天上市的沃尔沃XC60和小米YU7价格区间都在25万—32万元区间,不同的是,沃尔沃汽车是依托全国200多家经销商的线下销售模式。

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于柯鑫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:“沃尔沃XC60自2008年首发以来,全球已经累积销售260万辆,也是中国市场最受欢迎的产品。这次凑巧和YU7同一天发布,我们也很关注,但是我们还是正常推进销售节奏。消费者到店从购车到提车全流程透明,消费者的购车体验好不好是我们最关心的地方。我们也不会急于在多少天之内卖多少车,车企对于一款车全年的生产和销售量大体上都是提前规划好的。”

他山之石:“现象级”产品都是如何成就的?

订单海报的刺激以及流量的加持,让小米YU7被一些声音称为“现象级”产品。不过,按照前面推导的小米YU7销量,极端理想状态下是一款月销三万辆的产品。

在家轿盛行的年代,轩逸、朗逸、英朗、卡罗拉等都是月销三万辆俱乐部的常客,朗逸和轩逸都迈上过年销50万辆的台阶。作为中国自主SUV的扛把子,长城哈弗最疯狂的时候一年卖出58万台。要想达到这样的成绩,从接单、生产、交付一定是一套丝滑高效的配合。

记者咨询北京多家4S店资深销售,均反馈再热销的车,消费者一般等待1-2个月已经是极限,而且传统汽车销售4S店遍布全国各地,订单也都是分散开了,厂家也会根据订单情况进行管理,不会出现数月分不到车的情况。一家合资车企负责的计划员告诉记者,自己所在的公司新产品上市前会做预估销量目标,如果车型大爆要将产能提高,需要进行产能核查,也就是供应链的所有零部件都能配合上,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。

在一些券商机构进行小米YU7订单跟踪的行研内容中,已经出现了退单量超过7万辆的信息。主要原因包括交付周期过长、部分用户冲动下单后理性回撤、以及部分地区黄牛集中退单。在媒体的公开报道中,有希望退订的维权消费者认为,小米汽车应该根据自己的产能上限来设置以后收订单的上限。

在近20年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,加价购车、交付难,许多推出过热销车的车企都经历过,“饥饿营销”也是老词了。消费者最终会用脚投票,选出适合自己的产品。企业要打造“现象级”产品,靠得不是情绪,而是实打实把产品交付到消费者的手中。

【责任编辑:沈世乔】
转载请注明来源:财信网(财信中国)
三分钟20万订单,汽车销售模式是否彻底改变?